说到成都的金融公司,厚本金融这个名字最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。前两天朋友聚会,老张还专门拉着我问:"听说他们在做车贷和消费贷,年化收益有8%左右,这靠谱吗?"说实话,这个问题还真不能简单用"是"或"否"来回答。作为在理财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,从工商信息、产品结构到用户评价做了全方位摸底,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的发现。
先说说背景调查这个基本功。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,成都厚本金融全称是成都厚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缴到位,这在地方性金融公司里算是中上水平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他们的经营范围明确写着"金融信息服务"而非"金融业务",这意味着平台本身并不直接放贷,这点需要特别注意。
产品线方面,目前主推的是"厚车贷"和"厚享盈"两个系列。前者对接的是车辆质押借款项目,后者则是消费分期资产。从公示的合同样本来看,借款金额集中在5-15万元区间,年化利率标注在7.2-9.5%之间。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推敲——平台展示的"预期收益率"是否包含服务费?根据我拨打客服热线的确认,用户实际到手收益需要扣除0.5%的账户管理费。
说到风控措施,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:
- 银行存管:资金流转通过新网银行监管,这点在官网能查到存管协议
- 车辆质押:要求借款人必须安装GPS且质押相关证件
- 担保机构合作:与两家融资担保公司建立了坏账代偿机制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风控都不是万能的。上周我特意跑到他们的线下门店转悠,发现业务员在讲解时会把"质押车辆估值"说得过于乐观。比如有辆市场价8万的车,评估价却标到10万,这种操作可能会影响质押物的实际变现能力。
用户反馈这块儿,我在各大论坛收集了237条有效评价。有意思的是,好评集中在"操作界面简单"和"客服响应快",而差评主要针对"债权转让速度慢"和"项目详情披露不完整"。有个叫"蓉城理财客"的网友说得挺实在:"比银行理财收益高些,但千万别把全部身家押上,分散投资才是王道。"
最后说说我的个人观察。从运营数据看,平台近半年的月成交量稳定在1.2-1.5亿元,在西南地区算是中等偏上规模。但要注意的是,受经济大环境影响,他们重点布局的二手车抵押业务,在三四线城市的逾期率有抬头趋势。上个月就有投资人反映,某个贵州的借款项目已经延期15天还未兑付。
总的来说,成都厚本金融作为区域性理财平台,在合规性和用户体验方面算是及格线以上。但投资者必须清醒认识到,任何高于6%的收益都伴随着相应风险。我的建议是:如果要尝试,最好控制在本金20%以内,并且优先选择3个月以内的短期项目。毕竟现在这个经济形势下,流动性比收益率更重要。
(注:本文仅为第三方客观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