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资平台,新手往往不知如何选择。本文将重点推荐银行理财、基金平台、股票交易、互联网金融和保险理财五大类平台,从安全性、收益率、操作难度等维度进行专业对比。特别提示大家注意,持牌经营和资金托管是筛选平台的关键指标,文章还附赠三条避免踩坑的实用技巧。
最近有朋友问我:"现在市面上这么多理财平台,到底哪些值得信任啊?"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理财时,在手机应用商店里翻来覆去对比评分的日子。确实,现在打开任何一个应用商店搜索"理财",跳出来的结果少说也有上百个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不过经过这几年的亲身实践,我倒确实总结出几个值得信赖的平台类型。
首先必须说的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。记得刚开始工作那会儿,我每月工资到账后,都会把三分之一转进银行的定期理财。虽然当时年化收益率只有3.5%左右,但胜在绝对安全。现在各家银行的APP都开发得很完善了,像工商银行的"添利宝"、招商银行的"朝朝宝",都是支持随时申赎的活期产品,七日年化收益能到2.5%-3%之间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银行理财现在都变成净值型产品了,不再保本保息,这点变化很多老用户可能还没意识到。
接下来要说的基金投资平台,应该算是年轻人接触最多的了。前两年基金大火的时候,朋友圈里到处都在晒收益截图。现在主流的平台有支付宝的蚂蚁财富、天天基金网这些。以我自己常用的天天基金为例,平台上有超过8000只公募基金可选,而且申购费率常年打1折。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,千万别被首页推荐的"爆款基金"迷惑,去年我就因为跟风买了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,结果到现在还亏着15%呢。
说到股票投资,可能很多新手会觉得门槛太高。其实现在券商APP都做得很人性化了,像华泰证券的涨乐财富通、东方财富证券,开户全程线上操作,几分钟就能搞定。不过在这里要划个重点:股票账户一定要本人亲自办理,去年有个朋友因为把账户交给别人代操作,结果被卷走了二十多万。另外建议新手先从ETF基金开始尝试,比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,风险相对可控。
这两年兴起的互联网理财平台,确实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小冲击。像京东金融、陆金所这些平台,经常能见到年化4%以上的定期理财产品。不过选择这类平台时,千万要确认两个关键点:平台是否持有金融牌照、资金是否由银行全程托管。前两年暴雷的某些P2P平台,就是因为缺乏这些保障机制才出事的。有个小技巧教给大家:在平台官网最下面找"备案信息",如果能查到银保监会的备案编号,基本可以放心。
最后要提的是很多人忽略的保险理财。可能有人觉得保险和理财不沾边,其实像平安人寿的盛世金越、众安保险的灵活宝这类产品,既有保障功能又能实现资产增值。我去年配置的年金险,预定利率3.5%写进合同,虽然流动性差了点,但作为养老储备确实合适。不过要特别注意,不要被高收益演示误导,很多分红型产品的收益都是不确定的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朋友会问:怎么判断一个平台靠不靠谱呢?我这里总结了三个自用多年的验证方法:第一,查监管备案,所有正规金融机构都能在证监会或银保监会官网查到备案信息;第二,看资金流向,正规平台都会明确标注资金由哪家银行托管;第三,试小额出入金,建议首次投资不要超过5000元,测试提现到账速度和手续费情况。
当然,选择平台只是理财的第一步。在实际操作中,我建议新手把握三个原则:收益超过6%就要打问号、看不懂的产品坚决不碰、永远保留应急资金。去年有个同事把所有积蓄投入某个"区块链理财"项目,结果平台跑路血本无归,这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。
最后想说的是,理财本质上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。与其整天盯着哪个平台收益高0.1%,不如静下心来学习基础的金融知识。现在很多平台都有投资者教育板块,比如招商银行APP的财富学院、支付宝的理财智库,里面从基金定投到资产配置都有详细教程。记住,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,才是最好的投资。